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巷三峽的風景】吳契憲手工篆刻


該被記錄的,終究會留下墨痕

  習慣在採訪前透過網路或書籍建立對受訪者基本的認識,點開視窗在google搜尋列打上關鍵字:吳契憲刻印,概略瀏覽完畢受訪者所經營的部落格後,有幾則預期中的新聞順著頁面拉下而映入眼簾「徵地闢路惡拆六民宅」,預告了本次內容將觸及相對沈重,卻必須即刻被正視的議題。

  地處三峽鬧區與新興的北大生活圈交界,吳契憲手工篆刻在此營業九個年頭,不過其實自幼父母的刻章店在土城已開業多時,他也在那工作近三十年,後來才獨自覓得那當初看中靜僻安謐的三峽近郊,專心投入篆刻創作。和常見二合一的陽春鎖印店十分不同,雖說吳老師戲稱是雜亂工廠,自己當初就是打算找個靜僻的角落專心刻章的,也沒打算要特別裝潢佈置。除了印章店多半會在一入門的玻璃櫥櫃陳列各式各樣可供選擇的材質之外,後頭工作桌琳琅滿目的刻刀與墨筆、木質櫥櫃滿置的書和隨意懸掛上的書法練習帖,都讓人覺得身處在藝術家的工作室。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屏東山地門鄉的人間國寶 / 許坤仲大師

許坤仲,排灣族名為白浪.巴瓦瓦隆(PairangPavavalung),
集一身技藝於一生,今年七十八歲,人生正是精彩。

這支口鼻笛跟隨許坤仲跑遍許多國家,口鼻笛後方為許坤仲落款

部落耆老,留下的是亙古不變的堅持

  現年七十八歲的許坤仲,排灣族的口鼻笛大師,被喻為人間國寶的他,十二歲就跟隨父親學習製作口鼻笛,十六歲便精於吹奏。口鼻笛是由兩根竹笛所組成,一根有孔,可形成旋律,一根無孔,但可協助伴奏,在排灣族的傳說中是緊綁在一起的兩兄弟。才華洋溢的他不僅透過口鼻笛傳遞撫慰人心的曲調,更是用音樂傳達出情感。

  許坤仲能夠從口鼻笛中吹出詠嘆的樂章,更能在口鼻笛上雕鑿出各種美麗圖騰,讓樂器化身為工藝品,展現製作口鼻笛的精湛工藝。為了讓這項即將失傳的技藝傳承下去,三地國小特別聘請許坤仲到校教學,沒讀過什麼書的他,用自創的樂譜、自製的口鼻笛來教導部落裡的孩子。許坤仲相信,堅持到最後會留下的還是那亙古不變的傳統技藝。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3 Years 甘樂文創生日快樂

3 Years 甘樂文創生日快樂


關於我們 甘樂文創,也許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吧!

  「為何成立甘樂文創?」這是許多人初識甘樂心裡的第一個疑問,在這個老屋活化再造的空間裡蘊藏了許多故事,新陳同存更相互激盪,或許平實但盡是數不盡的興味。成立之初僅起於甘老闆為土生土長的三峽人,回到家鄉是他視為理所當然的信念,純粹直白並不為其他,然爾後擔負的累累眾望與殷殷冀盼,則成了甘樂持續轉動中不可或缺的承軸,就這樣在現實中嘗試突破,在理想內挑戰超越。

  憑著執著的傻勁甘樂至今跨過三個年頭,過程裡承受點滴辛酸,我們皆謹取其中每一分體會,也深切明白一件事情的促成,需要團隊內攜手合作,也少不了這一路我們熟悉抑或者不具名的扶持相助,七年級的我們,努力不讓自己成為別人口中缺乏抗壓力的草莓族,我們過去曾不被外界看好,也曾幾度自我懷疑是否能支撐下去,更曾讓家人、朋友擔心牽掛,但隨著甘樂的緩步成長,牽動起更多的機會,總讓我們躍躍欲試,也堅守著「不嘗試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的決心向前。雖然我們不富裕,但是我們很富有,因為我們擁有許多支持我們的親朋好友願意相伴共行,步履因此漸漸更加沈穩堅定。

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巷三峽的風景】家鄉味。巷弄裡做粿的阿嬤


窺看三峽老巷舊弄的尋常生活
    從清水祖師廟出發,順著三峽溪旁延連的一棵棵柳樹,慢慢步行至我們故事的起點:宰樞廟,最早因藉著水運之便,廟的周圍成為三角湧最早形成聚落的地方,儘管現今看來是尋常小廟,不若祖師廟的雕砌精緻、香客絡繹,但如果來者非匆匆過客,則可嘗試於下午孩子放學後的時刻在宰樞廟前廣場停留一會兒,少了攤商遊客的喧囂嘈鬧,你能見爺爺奶奶含飴弄孫的天倫樂;你能見老夫老妻攜手漫步的閑情浪漫;你能見下了班的爸媽騎著架有孩童座椅的鐵馬循巷弄而過,在這兒舉目所見的是真實的三峽老街。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 甘樂青年 』 姚尚德


流浪默劇,
大地皆是我的舞台_姚尚德
「總是躲在二樓,燈也不開,拿起床單批批掛掛的就有一場戲。我可能從小就有一些“愛演”的特質。」

小的時候家裡開雜貨店,街坊鄰居來來去去,姚尚德喜歡觀察人群,和他們攀談,注意他們的肢體動作,說話語氣。在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年齡又有差距,成長階段,姚尚德的玩伴通常就是自己。一個人在家中二樓,只開了一盞小燈營造著氛圍,拿起身邊現有的東西,即興一場獨角戲,他很能享受獨處。

大學就讀英文系,那時資訊還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多元,卻因為畢業公演激起了姚尚德的戲劇癮。「我自告奮勇的擔任導劇排練等更多的執事,我覺得相當有趣。」

但這股隱隱約約的天職正在嶄露,卻也被畢業後真實的職場人生給覆蓋過去了。他依著所學,進入補習班擔任英文教師,生活充斥著緊張,與填鴨式的壓力教學,儘管收入穩定,但總覺得與自己的性格與工作的想像有很大的差距。
                               圖片/姚尚德提供   文/洪琬淳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煮豆成金的深夜工廠 / 桃園翔美利豆腐

桃園翔美利豆腐

記憶是國中就學時期就會來工廠幫忙,自己慢慢長大,爸媽慢慢變老,我想生在這種事業需要共同經營打拼、接續傳承的家庭,多半會有一些可被預見的未來。



當時爸爸年屆而立,而阿翔年僅十餘。爸爸過去在水泥廠工作,後來是因為結拜兄弟的豆腐廠人手不足,請他也一同來攪和;幾年之後流程漸漸熟悉、細節也慢慢掌握。

等到自己也有心力想要自立門戶時,不若尋常聽聞的親人鬩牆又或是舊友反目,反而得到了結拜的衷心祝福,並且很講義氣的在兄弟創業之初,把身邊幾個老主顧轉介過來,「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的這種現實世態並不見於他們之間,阿翔家的豆腐店也就從那幾家奠基累數起現今的模樣。在深夜的工廠裡,燈光雖不甚明白,卻仍看得清阿翔爸爸提起老朋友和往事的惜情與感念。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愛說故事的校長 / 貢寮國中 陳君武

 教育,不忘的就是要讓孩子的努力被大家看見

新北市升格前,阿武校長是台北縣最年輕的校長,在貢寮國中服務三年,說起第一次接任校長,就來到偏鄉服務,感覺很新奇。
校長說:「辦教育要先感動,感動夥伴、感動自己,若不能感動夥伴、說服夥伴去完成學校的一個目標,那夥伴們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做。」
阿武校長的故事義涵很深遠,用自己人生經驗煥化成教材,故事也有一種魅力。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小農阿先:一家人,兩輩子的水梯田

 對故鄉的依戀,深深的話,要淺淺地說



辛勞留畦畔,滿足存心田
在和阿先見面之前,是透過他自己經營的臉書專頁略知其人,除了是自耕小農,還是
個稱職的生態導覽老師,而只要提到農田就時時掛在嘴邊的那句:辛苦、但值得!總
是讓人感覺踏實而堅定。

山迷宮裡兜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自行車背向的貢寮車站漸遠,來到了山區,和阿先相約在寥可作為地標的貢寮國中大
門口,當天是個北海岸鮮有的豔陽日,一路沿著緩坡到了相約地,要再踩踏車輪已有
些許力乏,他看了倒覺得有些好笑,於是好心地答應要載我們一程。七彎八拐的山徑,
如果不是熟門路的人,肯定像是在兜迷宮,阿先說啊,許多登山者時常就在附近的五
岔路失去方向,而下錯一條路就是南轅北轍,過去自己也是花了好一陣子才五岔通透。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貢寮的新媳婦,古意老街內的草仔粿店、阿珍越南小吃

 每一個決定都是勇氣,我是貢寮新媳婦

貢寮,散佈的農漁村落不知凡幾,大部份的人以漁、農為業,邊陲的、開發度低、低就業機會、人口外流的鄉鎮,社會結構確實不易娶妻成家。臺灣適婚女性自然不考慮嫁來這裡,跨國婚姻使得一個新興族群-「外籍新娘」應運而生。根據戶政資料,目前在貢寮鄉設籍人口約有一萬三千多人,外籍配偶數約莫一百人中就有兩名是外籍新娘,事實上,這個比例應該還要更高。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貢寮,你好嗎?』

 社會議題的崛起,面對政府卻無力抵抗,市井小民的心聲,誰知道





1980年提出龍門核能發電廠計劃。台電在未告知民眾土地用途的情況下徵收了廣大的土地,連環評也不合格,就這樣開始動工,那是1988年。

貢寮人口僅13,000人,平日的午後更寧靜的不像話,與其說是寧靜,不如說這裡像是隱著一股,在土地裡,居民中,卻無法發出的聲音。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海派的貢寮人生,蔡阿爸的東北餃!

 生活在哪都一樣,精彩自在最重要

這次來到靠海偏鄉的小城鎮─貢寮,沿路走來發現上下公車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鮮少看到有年紀相當的民眾。沿海一帶靠養殖九孔、鮑魚為生,蔡阿爸也是其中一人。
蔡阿爸有張似曾相似的臉孔,沒錯!他是台灣好青年蔡昌憲的爸爸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甘樂誌 採訪花絮

猜猜我們去了誰家當坐上賓?

刊物邁入第三個年頭,有些事如果你認為是正確的,就必須持續下去,但我們埋頭苦幹了幾年,決定要抬頭挺胸走出去,於是我們帶著這群夥伴,到一樣是新北偏鄉的區域,真實的與在地人對談,感受他們走的路,看的風景,收集更多人民、土地的故事。從2013/1,為期兩年,駐偏鄉採訪,第三個點-我們在貢寮。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創造美麗的三芝姊妹花 簡興美美容院

 鄉在,家在,根在

每年的十一月到三月為冬冷多雨,濕漉漉的三芝,漫漫的雨季,乘著公車從淡水進入,不同的風景,冷列氣候。踏進簡興美美容院那刻,這股寒凍立刻一掃而空。迎接我們的是屬於下鄉專有的熱情吆喝,平日的三芝街頭顯得清冷,但美容院的生意絡繹不絕。

人家說美容院就像街訪鄰居們,太太、小姐交換心得聯絡感情的房間,在地方頗為盛名的簡興美,確實也有這種大宅院的熱若氣氛。於是我們也坐下來梳洗頭髮,拉近彼此距離,細聽她們的故事。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永遠的大小孩,牙籤藝術家 蔡政欽

在海上比的是耐力和韌性

       北海岸的近海漁業大約在四到九月期間,或者航向東南亞從事遠洋漁業,在北海岸冬季強大的東北季風下,當地許多漁民在頂不過東北季風的狠勁,也必須在不適合出航的季節另打零工維生。討海生活不如當年的容易,以前大約200萬的資本就可以有一艘船營運,現在要有個上千萬才有辦法擁有自己的漁船,除了漁船和人事成本外,石油價錢也居高不下,一次出航的費用也常因海洋生態不如當年豐富導致整個航程不但沒賺錢還賠本,在海上比的是耐力和韌性,現在年輕人多半不願意接手漁船事業,而金山當地的漁業發展也比起當年沒落許多。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美人山下的守護者 陳長欽】

 感謝環境讓自己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的體驗

離開是喜歡的開始。
    小時候因為家裡種植水稻,從小所有的寒暑假都必須和爸爸媽媽一同在田裡工作,陳大哥說:「很羨慕同學可以放假,特別是可以看當時流行的青少棒,然後一起打棒球。」人力調度下陳大哥離開了上一個工作回到了金山,看著家族空著無耕種的農地覺得可惜,這次他回到了金山,也回到小時後討厭的農田,開始喜歡上這樣的生活。